2009年6月26日星期五

迈克尔·杰克逊去世

早上坐公交车上班时用手机上了下天涯,在首页就看到了这条消息。第一反应是假新闻,但点进去看了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如CNN、BBC都逐一证实,不由不让我相信这已是事实。

感觉有些突然,印象中杰克逊还是很年轻的,看新闻里的描述,也不过才50岁,年初还有新闻说他要在英国开演唱会,前两天上班时还在公司里戴着耳机听《Heal The World》,怎么这么快就不在人世了。我从小到大就不是什么追星族,喜欢的明星也没几个,杰克逊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大部分歌我反反复复地听过无数次。想到杰克逊,我就会历历在目地想起初中时在邻居家VCD上看到《Moon Walker》MTV时的震撼,高中时在录音机上反复听的那几盘杰克逊的磁带,以及后来买了电脑,在工贸楼上买的几张杰克逊的VCD碟片……

作为一个年轻时基本对流行文化不关注、五音不全、运动神经缺乏的普通迈克尔·杰克逊爱好者,我既不会唱他的歌也不会太空舞步,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杰克逊音乐的欣赏和热爱。刚接触杰克逊是在初中,英语单词都没认识几个,更不知道那些英文歌词的内容是什么。看多了杰克逊的MTV,除了课本上的Jim、Kate、Lucy、Lily之外,还是记住了相对难拼的杰克逊名字的英文写法:Michael Jackson。

到现在,对杰克逊的记忆仍旧是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We Are The World》、《Earth Song》、《Heal The World》、《My Ben》、《Childhood》、《Bad》、《Dangerous》、《Man In The Mirror》、《You Are Not Alone》……

随着我年龄的增大,对明星、游戏这样的东西的兴趣已经慢慢消退,不知道、不关心哪个明星最火、什么歌曲最流行,对Xbox360、PS3上的游戏提不起兴趣,看着电视广告上的一个个不认识的俊男靓女,凭相貌猜测他们应该是现在当红的娱乐明星吧。我们这一代熟悉的人和事物都在慢慢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杰克逊也一样,随着我们的青春永远留在了过去,觉得,那首由杰克逊亲自出演、从头至尾散发着忧伤的《You Are Not Alone》MTV,是今天对杰克逊最好的送行。

2009年6月25日星期四

Big Brother 再接再厉

昨晚9点多,老大哥动手了,google.com以及gmail之类的服务完全不能使用,除了那个严格按老大哥要求阉割过的google.cn……

这并不奇怪,前几日,老大哥麾下的大小走狗,如CCTV、新华网、人民网之类,还有若干纸质媒体,已开始向google呲牙狂吠,做足了舆论铺垫,顺带着把焦点访谈的实习生高也同学炒作成了不食人间烟火、坐怀不乱的明星。但这件事从另一个方面看,说明老大哥封掉google,也是心虚的,不然为什么不二话不说,直接动手,还费心费力找个低俗的借口做什么。

老大哥之所以对google频频发难,应该就是google实在不像百度那样听话、时刻团结在老大哥周围。不容易控制的人,老大哥怎么可能会喜欢呢,当然要除之后快,至少也要把他的嘴封住才行。“有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外国人,对我们的事情指手划脚,中国一不输出革命,二不输出……” 比如说,前不久的绿坝和石首事件中,不少网民都把google doc当作是存储不和谐文字、图片的首选,而老大哥又不能像对待百度那样,直接一个电话,说“小李子,把那几个东西给我删了!别的没事了,你跪安吧。”

于是,老大哥就顺理成章地下手了,至于那些p民们,就让他们嚎一会儿吧,叫累了自然就没声音了。

2009年6月24日星期三

Kodachrome 胶片停产

昨天看到两则有关柯达胶片停产的新闻,看第一则的时候下了一跳,以为这么快就要用不到胶卷了,看到第二则时才安心了。

第一则: cnbeta -- 《74年历史柯达彩色胶片退出历史舞台》

第二则:《Kodak axes Kodachrome after 74 years as digital revolution sees first colour film fade into history》

第一则新闻直接说柯达彩色胶卷退出历史舞台,加上里面Kodak Gold 200的配图,搞得我还以为柯达直接放弃了整个胶片业务…… 看完google出来的第二则英文新闻,才知道,只是Kodachrome这个品牌的胶卷停产而已,其它类型的胶卷会继续生产,这才放心。

'Kodachrome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retire) because it really has become kind of an icon,' she added.

Miss Hellyar insisted that despite the demise of the famous film, Kodak would continue to produce camera film 'as far into the future as possible'.

想学摄影也有两三年了,但由于人懒,实践的机会实在不多,现在屋里还存有十来卷富士的负片和一卷柯达反转片。相对于数码和胶片,还是觉得胶片的效果比较对我的胃口。

我自己在X-700上用过几卷柯达金200的负片和E100VS的反转片,扫描后觉得柯达的负片效果一般,偏暖色,比起富士负片的细腻和对绿色的呈现能力,还是有些差距。而柯达的E100VS我则比较喜欢,浓郁的色彩和迷人的蓝调,虽说在135的幅面上,颗粒有些大,但价格比富士的RDP还是便宜一些的。

昨天看了公司一个同事在美国出差拍的胶卷,负片和柯达EB3反转片,没想到公司里也有人喜欢玩胶卷,看了之后觉得,相对于EB3,还是喜欢柯达的E100VS,虽说E100VS每卷比EB3贵了10来块钱。家里放的那几卷胶卷离过期也不远了,下半年出去玩的时候,把X-700带着,把胶卷用掉算了。从公司那个同事嘴里得知,以前去冲胶卷的陕西南路那里的快鹿关门了,以后冲反转片还真不知道去哪里冲了,难道每次冲卷都要快递到成都的叁壹去……

在人人都用数码相机的今天,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冲洗胶卷的地方也越来越少,色影无忌里胶片论坛也日渐冷清,真不知胶卷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希望这一天还是晚点来的好。

2009年6月16日星期二

《动物庄园(Animal Farm)》

《动物庄园》是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一九八四》之外的另一部较著名的小说,讲的内容是英格兰某个农场上的动物们推翻了人类的统治,试图建立平等的乌托邦似的庄园,但最终也无可避免地沦为一小部分得利、大部分遭殃的极权社会。

小说不长,总共才130页左右,很短的时间就能全部看完,极权制度下的各色人等在面对各种情况下的具体细节被奥威尔描写得惟妙惟肖,比如煽动性的歌曲《英格兰的生灵》,不断修改的动物戒律,一直在咩咩叫着“四条腿好,两条腿坏”的绵羊们…… 虽然《动物庄园》直接讽刺的是苏联,但似乎这类国家的发展都惊人的相似,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部短短的小说看成是中国的近现代史,只需要把小说里的各种动物和发生的现在看来可笑的事件具体到某个人或历史事件就可以了。

或许英国人看起这本小说来,不会有太大的感觉,他们从来就没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过,但作为目前还活在这种制度下的我来说,感触就颇深,因为身边的你我他都能在小说里找到影子,我们仍旧生活在21世纪的动物庄园里……

2009年6月15日星期一

用8700V一周的感受

上个周末从淘宝上买的黑莓8700V,到今天为止已经用了一个多星期了,也熟悉了一些黑莓的操作方式,比如全键盘、滚轮。这一个星期用下来的感觉是,当初选择买黑莓一点都没错,500块花得很值。 :)

黑莓8700V的通话质量很好,铃声也较大,没用过山寨机,或许可以和山寨机媲美;320*240的分辨率对我来说已经够大了,编辑短信和上wap网都够用,液晶屏的色彩明丽,不像我之前用的几个手机那样有些发灰;操作系统支持多任务切换,不用为了上网或编辑短信中途来了电话而烦恼;点讯拼音输入法很好用,输入中文快了许多,有了QWERTY全键盘,英文就更不必说了;电池续航能力强,每天上下班坐在公交车我都在上网,即使这样,电池也能撑三四天,如果只是像往常一样打电话、发短信,充一次电待机四五天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手里的这部8700V也是有些缺点的:液晶屏偶尔会突然变亮或者变暗,或许是程序动态调节液晶屏亮度来节约电量,但目前还没发现什么规律;侧面的Escape有时不太灵敏,用力按又容易造成误操作,把本来不该关闭的程序关掉;用的是联通sim卡,不像移动卡那么方便,还没配置好Opera和QQ,只能用黑莓自带浏览器上网。

总的来说,对8700V还是很满意的,有空的时候慢慢折腾,不少方便的功能我还不会用。

2009年6月11日星期四

Fedora 11来了

昨天,拖了两个星期的Fedora 11终于正式发布了,带来了更快的启动速度、ext4、KMS、iBus输入法等,不过在这一年时间里,我已经习惯了用Fedora 9,暂时还不想升级系统。

因为自己也不喜欢追新,Fedora 11里面的新特性对我也吸引力不大,况且我的/home并不是使用的单独分区,重新安装系统意味着我要备份/home下的数据和文档,还要重新去辛辛苦苦下载、配置那些我已经习惯了的软件。

按照惯例,既然Fedora 11已发布,那么一个月后,Fedora 9就要停止官方的支持了。停止软件的更新对我来说倒是无所谓,因为目前Fedora 9系统里面安装的常用软件我用着也挺顺手,没发现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我不知道官方停止支持后,Fedora 9的software repository是否还能使用,如果不能使用,那么我一个月后就不能通过yum方便地通过网络安装软件了,这倒是比较麻烦。一个月后,说不定很快,答案就能揭晓了。

2009年6月10日星期三

《征战清朝》

这次从卓越网买书,顺便买了《征战清朝》的两张DVD。昨天晚上一齐到了,吃完晚饭没什么事情干,居然就一口气看完了。

第一次听说这套DVD还是在天涯上,这部片子的导演发的帖,目的可能也是为了推广吧。帖子里说这部片子拍完之后不能在电视台公开放映,所以只好通过发行DVD来收回成本。看完后,思前想后也没明白《征战清朝》犯的是哪里的忌讳,最大可能应该就是,片子里没有推崇官方已经定调的满清政权“紫气东来”,努尔哈赤、福林、康熙等的形象不是那么高大,不利于party苦心营造的“民族大团结”……

我从来都不是个民族主义者,而且觉得那些极端民族主义者(无论哪个民族)的想法异常扯淡。处在历史进程中人们,基本都是在为自己或自己的集团争夺利益,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资源充盈时,大家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其乐融融,待到物资紧缺、分配不合理时,自然就会划出各种利益集团,互相争夺。比如,同是中国人,还能分出我是北方人,你是南方人;我是河南人,你是湖北人,他是山东人…… 看看天涯上那天天为了点芝麻绿豆大的事吵得跟一锅粥似的。再比如,上中学时,为了打个破篮球,隔壁的两个班的学生就跟有多大仇似的…… 充其量,民族不过是划分利益集团的千万种方法之一罢了,有那必要苦大仇深嘛。

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而不是涂脂抹粉,充分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才能有效消除各方的隔阂,流血冲突、战争并不是解决争端的唯一方法。而我们的官方偏偏不懂这些,就喜欢按自己的主观臆想,编出一本表面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的阉割、删减、篡改版历史教科书,还喜欢给书中每个人物都定出一个基调,要么正面要么反面,正面的就伟大光荣正确,反面的就黑得比锅底还黑。你说岳飞是英雄,难道金兀术就不是吗?毛委员是个什么人,想必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小时候我看了那些官方书籍,还一直以为他是擎天柱 + 观世音 + 诸葛亮+ 李白合体呢……

扯远了,回头算了。《征战清朝》是以明王朝为第一视角,侧重于兵器、军事方面,讲述了明末几个皇帝 -- 万历、天启、崇祯年间对关外满洲铁骑作战的历史,以及清初努尔哈赤、顺治、康熙年间的一些战事,基本上使用的是纪录片旁白形式。

明军在作战时已经能熟练运用火器,比如火药枪和红夷大炮,可为什么会输给还处于冷兵器时代的满洲铁骑呢,根源在于吏治的腐败。明末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已经烂到了骨子里,精于官场斗争,排挤有能力的将领,比如有军事指挥才能、善于练兵的熊廷弼和袁崇焕相继死于内斗,而阉党居于高位却不为其事,只知享乐,致使空握有先进兵器的明军训练不足,无法形成对满人的优势;再加上连年征战和官吏嗜财,对底层民众层层盘剥,终于致使国内四处揭竿而起。各地的起义军消耗明王朝太多的精力,使之到达了摇摇欲坠的边缘,加之关外满洲铁骑的虎视眈眈,崇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当天自缢于景山,明朝亡于大顺而不是满清。崇祯是个好皇帝,至少他想做个好皇帝,可惜由于他自己的能力有些不足,还有他孤身一人实在对于那个庞大腐朽的官僚集团无能为力,所以,即使他拼尽了全力,也只能在内忧外患下做了个亡国君主。

清朝入关后,为了以其自身较少的人口控制人数远远多于自己族人的蒙古人、汉人、藏人、回讫等民族,销毁火器,恢复冷兵器时代的马上骑射,实行了长达数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从满人的角度来看,这个政策是成功的,因为清朝的统治延续了二百多年,但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来说,这无疑是文明的倒退,从此整个中国大地被西方远远拉下,为19世纪鸦片战争中国被西方列强敲开大门埋下了伏笔。

《征战清朝》是两张DVD,一共5集,加起来的长度和一部电影差不多,说起来硬伤不少:1. 从头到尾都是那几段视频和图片重复地放来放去; 2. 限于纪录片的长度,不少问题都没能展开细说,重要人物如袁崇焕等和几大战役也一笔带过;3. 还是做过“和谐”处理的,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就半点没提…… 看完阎崇年的《明亡清兴一百年》,再看看这个,算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

有人说当代的中国和明末比较类似,同样昏聩腐败的吏治,内忧和外患暂时还不太明显,会不会出现个崇祯似的人物呢?不过在元老会控制下的中国,Mr. Hu一是没那个权利,二是也不见得有崇祯那份决心,中国的将来会走向何方呢,影响历史的因素太多,谁也不知道…… 好在我还算年轻,有时间看着事情一步步地发展。

2009年6月8日星期一

再住一年

周六和房东续签了一年的合同,这样以来这两周就可以安心一点,不用忙着找房子搬家了。

本来这次合同到期,是想着要搬家换个地方住的,因为现在的房租较高,在这种经济形势下,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加上在网上看了一下,周围也还是有些不错的房源的。后来房东主动降低了250块房租,虽然还是很贵,但考虑到搬家折腾来折腾去麻烦,而且加上中介费和请搬家公司的费用,平摊到每个月差不多也要100块左右。所以,最后就决定还是住在这里算了。

上个周末,在网上找了找出租房源,看到华佳花园里面有个一室一厅出租,53平米,1600块每月。觉得还可以,就直接给房东打电话去看房,谁知这套房子和我们现在住的地方离得那是相当近,就在旁边的一栋楼,几步就走到了。

去了之后,大致看了看,不是太满意。装修一般,家具都有些小毛病,比如柜子的抽屉不好打开,基本没啥电器,冰箱和洗衣机都没有,房东说如果要配齐这些电器,房租就要涨到1800/月…… 这样就没啥性价比了。加上看房东夫妇的样子,不是太好相处,总让我想起古美那个房东。于是,就算了,对房东夫妇说,考虑考虑再联系,就转身回家了。

最后,还是决定跟现在的房东续租一年,省得搬家、宽带移机等一系列麻烦了,这个房东人不错,不是那种斤斤计较的人,在这里已经住了两年,很多东西也习惯了。华佳花园这个小区干净、绿化不错也安静,而且保安看似也比较负责,因此住在这里也是放心的,另外一点,我和女朋友上班还都比较方便,我可以坐大桥二线,她可以乘塘川线,不用为了上下班在路上折腾太多时间。

2009年6月5日星期五

索然无味的cnbeta

在公司中午吃完了饭,经常要去cnbeta看看IT新闻。

其实新闻网站哪里都有,之所以一直在cnbeta看,一是因为公司没封这个网站,二是新闻倒是其次,看看网友的评论的也是相当精彩。

很多时候,我是只瞟了一眼标题,就直接把网页拉到下面去看评论了…… 不少“激进”的团体在评论中都异常活跃,比如沙发党 -- 中国特色的奇怪现象,我就不明白为啥抢到了沙发就能高兴成那样;果粉 -- 苹果产品的爱好者,早生几年,估计都是索尼粉丝;软饭 -- 微软fans,主要言论是“Linux是垃圾,用Linux的人都是在装B”;开源爱好者 -- 有客观点的,有“用windows都是电脑小白”;拿人钱财的网络推手 -- “别人家的产品都是陀屎”;无处不在的五毛党 -- “帝国主义穷途末路,我国形势一片大好,支持民族产业(TD、WAPI等)”…… 我则是基本在任何网站都属于那种被人鄙视的“看贴不回贴”的万年潜水员,其乐融融地躲在一边看着各帮各派大乱斗。当然,在众多网友的评论中,也不乏一些深思熟虑、一语中的、高瞻远瞩的言论。

昨天开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cnbeta关闭了新闻的评论功能,新闻还是那些新闻,但是没了评论,看起来明显就没有太大意思了,我点开几条新闻之后就觉得无聊,不想再看下去了。其实,cnbeta的评论已经很和谐了,很多词语都发不出去,能发出去的文字某些词语也被替换掉了,比如“独裁”被替换为“一把剪刀”,“和谐”被替换为“河蟹”,“领导”则换成了“擎天柱”,“SB”之类的成了“文明用语”……稍微敏感一点的关键词更不必说了。 即使已被阉割成这样,昨天也被关闭了评论。

今天早上上班到公司看了一下,cnbeta的评论功能还没有恢复,但等到中午,已经开放了评论,看到不少网友都回复说是“憋死了”,“有种刚被释放的感觉”……

2009年6月4日星期四

历史上的今天

那一年,我8岁,懵懵懂懂知道的东西不多,不明白当时为什么电视台终止了正常节目,反复播放那些新闻和讲话。后来,从别人的嘴里听到了一些说法,和官方宣传大相径庭。再后来,长大了,再加上有了网络,从而能接触到一些文字、图片和纪录片,对此的了解更进了一步,但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远远没达到可以称作明晰的地步。

我也知道,在国内,活在红旗下,这事儿不能说,尤其不能细说。等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稍微谈一谈呢?按照惯例,要等到当年参与这件事的各位大人们仙逝…… 如今邓大人已入土,李中堂年事已高但仍健在,因此我们仍要等,等到各位老大人们全部归位,且衙内们不位列庙堂,且真理部找到个像四人帮之类的替罪羊,我们方可在老大哥注视下,有限度地按官方论调讨论一下这方面的“历史”,基本情况可参照文革。

2009年6月1日星期一

记笔记

这些天在空闲的时候看FreeType 2的文档,想到平时基本没什么机会写字,恰巧手边又有纸质的笔记本(两年前在汉略时候申请的)和笔,就顺便把所看的文档上一些有用的东西记录(提纲、公式之类)在笔记本上,另外过一过用笔写字的瘾。

现在整天在用计算机,汉字输入也用的是拼音输入法,用笔写字的机会实在不多,有时周末去超市购物要写个清单,竟然忘了很多汉字该怎么写,比如酱油、牙膏。假如,给我几张稿纸,让我用笔写篇文章,估计很多字我都没把握能写出来,最后也只能到电脑屏幕前用拼音打出来照着抄…… 退化得真快。

文档看了几天了,笔记也作了7、8页,看着笔记本上那一排排歪歪扭扭的字,不禁怀念我小学、初中时如果认真写,也是能写出一手不错的钢笔字的。时间长不用笔写字,握笔时难免感到有些别扭,写出来的东西也横七竖八惨不忍睹,而且,没写多少字,居然发现右手中指握笔的地方被笔磨出一片红印了……